參考譯名 伊麗莎白·馮·韋廷
登場作品 イドへ至る森へ至るイド
Märchen
Nein
Elisabeth-von-Wettin.png

Elisabeth von Wettin

※非官方角色圖,僅供參考。

扮演者

演唱者

Joelle
初音ミク(童年時期)

配音者

Joelle
藤田咲(童年時期)

PV扮演者

Joelle
井上未来(童年時期)

舞臺扮演者

Joelle
井上未来(童年時期)

人物簡介

第七地平線《Märchen》及其前奏單曲《イドへ至る森へ至るイド(井通往森林通往井)》的女主角,其生平主要在《この狭い鳥籠の中で(在這狹小鳥籠中)》和《磔刑の聖女(釘刑的聖女)》兩首曲目中展開。同時也是《Nein》中第七地平線的代表,在《忘れな月夜(勿忘月夜)》一曲中作為主角登場。

是Wettin家族的千金小姐,März von Ludowing的青梅竹馬。性格溫柔而堅強。
金色長髮,碧眼,頭髮微卷,面龐兩側各有一束頭髮垂至肩膀前,齊劉海。
被暱稱為Elise1

人物造型

《井通往森林通往井》及《Märchen》中的造型

頭髮高高地紮在腦後,戴白色翅膀狀蝴蝶結髮飾,戴著項鍊。身著白色及地長裙,上衣部分地方鑲有金色花邊。腰部繫著蝴蝶結,正面為棕色細繩,背後為黑金相間條紋的蝴蝶結。腳穿繫帶白色短靴。

《Nein》中的造型

散發,頭戴黑色頭巾,身著白色修會會服。修會服下襬及地,腰間繫亞麻色腰帶。頭髮後半裹入頭巾,不再扎馬尾,頭巾前露出劉海與面龐兩側垂下的兩縷長髮。腳穿棕色平底鞋。

人物關係

生於名門望族Wettin家族,是薩克森選帝侯Wettin的妹妹。對外名義是選帝侯的女兒。
生母是選帝侯夫人Sophie von WettinWalter為其家僕。
據稱有一個當修道院院長的妹妹2,《Nein》中寄身於妹妹的修道院。
März von Ludowing幼年相識並相戀,視之為自己唯一的愛。與März化作的Märchen von Friedhof重逢時,亦向他傾吐愛意。
收到了萊茵行宮伯爵求婚。在《Märchen》中拒絕了婚約,而在《Nein》中與之結婚,後又遭解除婚姻關係。
與März分別時贈送給他的布偶化作了人偶Elise

人物經歷

井通往森林通往井

Elisabeth生於薩克森選帝侯Wettin家族,幼年時夭折。她的母親、選帝侯夫人Sophie von Wettin不願相信女兒已死,讓僕人Walter將已下葬的Elisabeth從墓中挖出,並同Walter一起,連夜馭馬趕至森林中的賢女Therese von Ludowing的住處,乞求Therese救活女兒。3
Elisabeth得以復活,但她已下葬過一次,成了不應存在的人。為此,她童年時期只能在封閉的室內度過,無法外出,透過窗戶看到的世界就是她的全部。她沒有朋友,也不知道自由、寂寞或愛戀的滋味,直到有一天März von Ludowing出現在了她的窗邊。
她和März成了好朋友,對他們彼此來說,對方都是自己的第一個朋友4。März在夜裡帶她出去玩,將她帶出了封閉的「鳥籠」,她第一次見到了蔥鬱的森林、腳邊的鮮花、漫天的星辰。
但好景不長,März必須和母親Therese搬離這座森林,不得不和Elisabeth分別。離開前,März找到Elisabeth,兩人在夕陽下告別。Elisabeth在離別之際將自己的布偶交給了März,作為自己的替身讓他帶走。März與她約定,將來一定會回來接她走。
當晚,März就遇害了。Elisabeth在日後得知了他和他母親的死訊。她的生活變得黯淡無光,而度過漫長歲月之後,等著她的只有一場婚禮,要她嫁給不想嫁的人。她表示自己已經「除了他以外誰也愛不上」。5

Märchen

母親Sophie和家僕Walter偽造了身份,將Elisabeth保護了下來,Elisabeth的兄長、當時的薩克森選帝侯將Elisabeth作為「女兒」收養。她重回貴族家庭,卻一直堅持繼續稱選帝侯為「兄長」,不願稱之為「父親」。
得知März的死訊後,她將März和她一起找到的野薔薇叢移栽到了März的「墓碑」邊,以求薔薇環抱他長眠。但野薔薇始終未能開花。
她一直無法忘懷對März的戀情,遲遲不肯出嫁,她的兄長對此極為不滿。終於有一天,萊茵行宮伯爵來求親,Wettin選帝侯欣然應下了這門婚事,並告知了Elisabeth,卻被她斷然拒絕。Elisabeth稱自己不願為虛偽的愛活著,寧願為真情殉身。暴怒之下,Wettin選帝侯下令將Elisabeth處以十字架刑。Elisabeth欣然赴死,表示自己並無怨恨。
死後的Elisabeth作為聖女被人在教堂內供奉,而這教堂也漸漸無人蔘拜。屍揮者Märchen von Friedhof在教堂中見到了聖女,聽完她的故事後,意欲指揮她復仇。而Elisabeth認出了Märchen,認為他是März所化,並感謝他前來完成與自己的約定。她告訴Märchen自己並不後悔,這是她的人生,她不是貴族小姐也不是選帝侯千金,只是普通的、只愛他一個人的Elisabeth。她的話將Märchen從復仇的衝動中解脫了出來。6

Nein

《釘刑的聖女》中「左右悲劇的因子」經過了R.E.V.O.的【否定】,Elisabeth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。她答應了婚事,嫁給了萊茵行宮伯爵。貴族的政治婚姻中,她沒有任何自由可言,就這樣被捲入了權力鬥爭中。
從這囚籠中離開也並非出於她自己的意願。婚後,萊茵行宮伯爵發現她沒有生育能力,無法傳宗接代,便打算將她休掉。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禁止離婚,離婚必須通過教會法庭裁定婚姻本身無效。她因此被丈夫送上了法庭,法庭上從證人到審判長都是丈夫的人。她被捏造了莫須有的罪名,誣衊成了「魔女」,婚姻被廢止。Elisabeth不接受荒唐的罪名,表示對這種世界毫無留戀。
她的兄長為此事勃然大怒,覺得她令自己臉上無光,暴怒下將她逐出家門。她來到由妹妹當院長的修道院,從此留在了修道院裡,開始了清規生活。
修道院同時承擔貴族女孩的教育,有貴族姑娘來進行結婚前的學習。女孩對離婚了的她非常鄙夷。Elisabeth自嘲自己是貴族子弟的反面教材,感嘆生育觀念對人性的束縛,詰問女性自由的時代何時才能到來。
有三個被雙親拋棄的殘疾孩子被寄養在了修道院,Elisabeth照顧起了這三個孩子。孩子們將她視作母親,親切呼喚她為「Elise媽媽」,將她喻為「聖母瑪利亞」。在照顧這幾個沒有血緣的孩子的過程中,她思考起了愛、母性、生命、血緣的意義。對這樣的人生,她仍表示自己並不後悔,自己並非聖女,也非魔女,只是愛著和自己同病相憐的「鄰人」的普通女子。
而在仰望夜晚的明月時,她仍能感到一絲似曾相識,為之落淚。7

身世原型

歷史上的韋廷家族曾長期統治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地區。在韋廷王朝的譜系中,曾有一位一歲夭折的伊麗莎白。她是1586~1591年間的薩克森選帝侯克里斯蒂安一世與其妻索菲的女兒。克里斯蒂安一世的長子克里斯蒂安二世、次子約翰·格奧爾格一世先後繼承了他的爵位,小女兒多蘿西婭則是奎德林堡女隱修院的院長。
這位伊麗莎白在記載中一歲夭折,父親是薩克森選帝侯,母親名叫Sophie,兄長繼承為薩克森選帝侯,妹妹則是修道院院長。這些都符合《Märchen》和《Nein》中給出的Elisabeth的身世,疑似Elisabeth身世的原型。8

童話原型

《釘刑的聖女》取材於格林童話1815年第一版中收錄的故事《憂鬱聖女》。Elisabeth在《釘刑的聖女》中的經歷來源於其原型故事:一名公主不願出嫁,她的父親——國王想要將她嫁人時,公主採取了反抗手段。國王憤怒地將她判處十字架刑,她死後被奉為聖女,塑像被供奉在教堂裡。

曲中小提琴手的部分則來源於童話後半:一名窮苦的音樂家在聖女像前祈禱,聖女為此感到高興,將腳上的一隻金鞋送給了他。後來人們發現聖女像上少了一隻鞋子,並在音樂家手上找到,便指控他偷走了聖像的金鞋。他說明了原委,請求讓他在聖女像前再次祈禱。來到聖女像前,聖女将另一隻金鞋也丟了下來,證明了他的清白。
《釘刑的聖女》開頭,Märchen von Friedhof找到的是教堂中被釘在十字架上、已成為聖像的聖女Elisabeth。而在小提琴手演奏之後,從聖女像腳上掉下了一隻鞋子,小提琴手的「罪」也被周圍的人赦免,此事亦可視作被供奉的Elisabeth為小提琴手所做。

《憂鬱聖女》僅在格林童話第一版中收錄,從第二版開始就被刪去。而格林童話一共再版七次,有觀點認為《Märchen》中的「七度反覆的喪鐘」即指童話七次再版,亦即《Märchen》世界輪迴七次。(關於這一觀點的解說可參見Das Märchen des Lichts & Dunkels
因此,有一種觀點認為,在《Märchen》世界中,由於Elisabeth的選擇,使得原本應當收錄的故事受到影響,其童話原典從後續版本/後續輪迴中消失。

與人偶Elise的關係

「Elise」為Elisabeth的暱稱。人偶原為Elisabeth的布偶,布偶樣貌也與Elisabeth相似。
Elisabeth將它作為自己的替身留給了März。März死時,布偶Elise也被點燃、丟入井中9,爾後融入了Therese的怨恨成為人偶Elise10
在März成為Märchen時,井底的謎之音將Elise稱為「寄宿了兩股火焰的女孩」,一部分觀點認為這指人偶Elise中分別寄宿了來自Elisabeth和來自Therese的部分。11
人偶Elise與年幼的Elisabeth出演者相同,均由藤田咲配音、由初音未來演唱,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視作Elise與Elisabeth之間的關聯。

宵闇の唄(暮暗之歌)》開篇,Therese與Elise融合時,化用了《致愛麗絲》旋律。「愛麗絲」即Elise的譯法,一說原曲原題為《致特蕾莎》,出版時題中「Therese」被錯認為「Elise」,而錯傳至今。
《井通往森林通往井》通常盤隱藏曲《テレーゼ、もしくはエリーゼの為に…(致Therese,抑或致Elise…)》在標題中也取了這一典故。舞臺演出演奏此曲時,Elisabeth和Therese同時站在臺上,人偶Elise也被擺放在鋼琴上,題中的「Elise」可能同時指這兩個Elise。

人偶Elise除黑衣版本外,另有一個白衣版本,在演奏《致Therese,抑或致Elise…》時被擺放在鋼琴上,在Sound Horizon Cafe präsentiert "Märchen"上也曾展出過。白衣Elise的裝束與Elisabeth的裝束非常相近。

童話內外?

由於《Märchen》中明確提到,這些童話故事屬於虛構,故事的策者用蓄意的謊言編織了錯亂的幻想12,因而有相當一部分意見認為《Märchen》中的故事、即童話書《Das Märchen des Lichts & Dunkels(光與暗的童話)》中收錄的故事為大幅改寫後的故事,與現實相去甚遠。
也因此,有觀點認為《釘刑的聖女》只是發生在童話內的幻想,而現實中並不如此。

由於《在這狹小鳥籠中》一曲中,Elisabeth提到等著她的是「婚禮」,因而在一些解讀中,此時她已答應了婚約,即將舉行婚禮,亦即《井通往森林通往井》中的Elisabeth沒有選擇反抗婚約。

這一說法在《Nein》發售前就已產生,而《勿忘月夜》的故事的出現後,則進一步催生了一種解讀,將這個迎接「婚禮」的Elisabeth與《勿忘月夜》中的Elisabeth聯繫起來,認為《勿忘月夜》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反應了真正的現實。

《井通往森林通往井》中,同時也有疑似格林兄弟的少年在井邊撿到童話書、翻開書讀到《光與暗的童話》的內容的表現,因此亦有觀點認為從《光與暗的童話》一曲開始,就已經是被書記載的內容了。
而有可能知曉單曲故事全貌的幾位當事人,除了Elisabeth以外,在這張單曲中均已死去。因此有觀點認為,Elisabeth是唯一有可能將Ludowing家和Wettin家的事同時記錄下的人。為此,Elisabeth成為了童話作者的有力候選人之一,有相當一部分假說認為她才是童話的「策者」。在這一假說中,她以自己為原型,寫下了包括《釘刑的聖女》在內的童話故事,在故事中遐想了Märchen的存在、Märchen身邊的人偶Elise、自己拒絕結婚的可能性,以及Märchen履行約定,重新和自己相見的結局。

以上僅為部分在民間流傳的假說,在原作中未予明確肯定或否定,官方也從未給出過定論。除此以外的可能性也可盡情地自由解讀。

其他經歷

《暮暗之歌》中,接在「也覺得似乎曾經被誰愛過……」之後,所有童話女主角合唱的「啊啊 但那是錯覺啊」一句,在演出時,唯有Elisabeth沒有演唱;這一句後,唯有Elisabeth抬頭喊道「不是錯覺啊」。

《釘刑的聖女》舞臺演出時,在Elisabeth擁抱Märchen後,Märchen大部分時候沒有反應。僅有第五場公演(12月29日)和最終公演(1月14日)時,Märchen回抱了她。

在影像《7th Story Concert 『Märchen』 ~你如今歡笑著,在那炫目的時代裡・・・~》的《釘刑的聖女》一曲中,Elisabeth在擁抱Märchen後消失,影像中以特效方式呈現了她消失的情形。

在《9th Story Concert 《Nein》~歡迎光臨西洋古董閣樓堂~》完全預約限定生產完整超豪華盤中,另收錄了《釘刑的聖女》的一個特別結局。該結局中,唱到「只是 只愛著你一人的」一句時,Märchen憑空出現在Elisabeth眼前,Elisabeth則披上了婚紗。隨後Märchen與她擁抱,並在擁抱最後對Elisabeth說「再見,我的愛人(Auf Wiedersehen, meine Liebe)」,同時在Elisabeth眼前消散。
該結局並未在演出中表演,是在超豪華盤中追加的隱藏結局。

9th Story Concert《Nein》~歡迎光臨西洋古董閣樓堂~演出中,《勿忘月夜》一曲時,大螢幕背景為教堂內自門口面向神龕,是Elisabeth祈禱時的視角;而《釘刑的聖女》一曲時,則是從神龕面向門口的畫面,是已成為聖像、被供奉的Elisabeth的視角。

《勿忘月夜》舞臺演出時,分別在兩場追加公演中改動了結局。
首場追加公演中(5月23日),Elisabeth在最後被黑貓舞者披上了白色頭紗。
最終公演中(5月24日),則和其他所有曲目一樣演出了特殊結局。Elisabeth在最後呼喚了一聲「Mär」,而Märchen沒有再出現在窗外。

《釘刑的聖女》中提到,她曾將她和März一起發現的野薔薇移栽到März的墓碑邊,但野薔薇始終沒有開花。而《暁光の唄(曙光之歌)》最後,Märchen放下復仇、衝動消散之後,薔薇則開始盛開。雖然CD中未能呈現,但舞臺表演和影像中,均在曲末的倒數計時部分做了「薔薇開花」的效果,以表現「森林中薔薇開始綻放」13。一般認為是Elisabeth令他放下仇恨,從而讓墓碑邊始終未能開花的野薔薇得以綻放。

《勿忘月夜》中法庭證人的「證言」裡,提到Elisabeth「每晚都會往森林裡跑」。由於證言中混雜了誹謗誣衊,無法斷言這一證言是否屬實。若屬實,則Elisabeth在婚後仍會經常回到森林裡去。

其他情報

Elisabeth在《勿忘月夜》中的經歷,與演繹她的歌手Joelle的經歷有重合。Joelle本人也有不孕症,收養了一個孩子。14

在「《Nein》~歡迎光臨西洋古董閣樓堂~」演出場刊中,Joelle專門就歌詞內容談了感想:
「《勿忘月夜》的內容和我自己的人生有重合,某種意義上這個歌詞可以說表現了我的心緒和煩惱。收到歌詞的時候,也感受到了Revo先生和工作人員們的關懷和照顧。我得到了正視自己的機會,也覺得Elisabeth的生活姿態從此會成為我的支柱。」